跳到主要內容區

劉光明教授與國際團隊鯊魚資源評估研究 登全球權威期刊《Nature》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劉光明教授兼所長與其所屬的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鯊魚專家群針對全球半世紀以來31種表層鯊魚及魟進行資源下降評估,結果發表全球最具權威的自然期刊(Nature),於台灣時間1月28日刊出。劉光明所長強調,過度捕撈是造成海洋破壞的主要原因,也造成全球鯊魚和魟鯊魚及魟物種資源減少,將近3/4的標誌性物種有滅絕風險。

全球表層鯊魚及魟資源自1970年起的下降量評估

全球表層鯊魚及魟資源自1970年起的下降量評估

    研究團隊以生命地球指數及紅色名錄指數兩項指標追蹤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 (Aichi)及永續發展目標(SDGs),研究結果顯示,自1970年以來,由於漁獲壓力增加18倍,造成表層鯊魚及魟物種資源減少71%,且3/4的標誌性物種有滅絕風險。鯊魚及魟生長緩慢且產子數少,極易受到過度捕撈影響,研究團隊蒐集目前最完整的生物學及漁業相關文獻及資料,同時參考過去區域性漁業組織資源評估調查進行分析,所得到的結果極具學術價值,也對全球表層鯊魚及魟資源管理與保育有極大貢獻。

    劉光明所長同時擔任本校鯊魚永續研究中心主任,並表示,嚴格執行禁捕或基於科學的預警式漁獲量管制,將可避免資源的崩潰,研究團隊未來會再針對其他底棲性鯊魚及魟魚進行評估,盼達成資源及生態系永續目標。

作者:

Nathan Pacoureau*, Cassandra L. Rigby, Peter M. Kyne, Richard B. Sherley*, Henning Winker, John K. Carlson, Sonja V. Fordham, Rodrigo P. Barreto, Daniel Fernando, Malcolm P. Francis, Rima W. Jabado, Katelyn B. Herman, Kwang-Ming Liu, Andrea D. Marshall, Riley A. Pollom, Evgeny V. Romanov, Colin A. Simpfendorfer, Jamie S. Yin, Holly K. Kindsvater and Nicholas K. Dulvy.

論文全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03173-9

瀏覽數: